當第二軍的第一師主力從武威北面展開進攻的時候,黑還勃列基本舍棄了北面的防禦,集中所有精銳從之前表現的比較薄弱,卻又不是似乎有明顯漏洞的南面展開突擊,在付出了數以千計的傷亡損失之後終于突破了包圍圈。可是因為在夜戰中喪失了大部分馬匹,很快在天亮之後不久,剛剛逃亡到群山内的建州部主力就開始遭遇到了志願右軍步兵師和第二軍主力的追繳,幾乎與此同時,第一軍一萬餘人的主力也趕來增援終于在再次入夜之間圍殺了大部分的黑還勃列本部主力,大概隻有三千多名因為裝死或者主動投降而被俘的官兵最終活了下來。
負責指揮隊伍的第一軍軍長回想起原本似乎十分重要,如同終極對決一般的決戰竟然是這樣的平淡無奇也不由的有些失落。個别曾經在幾年前的北方邊關同建州精銳曾經交手過的早期骨幹們也似乎不由的感歎。那些當年看起來強大異常甚至很難追趕的隊伍,到了如今僅僅是普及性的主力部隊就能夠在人數大緻相當的情況下有效的殲滅對手了。隊伍指揮雖然因為經驗的欠缺還存在着很多短闆。但是毫無疑問,即便不算志願部隊,哪怕是革命軍各軍中的像樣部隊在訓練得到了很大改觀之後也開始建立了對以前那些強敵的明顯優勢了。
此時此刻,曾經的首要強敵已經在無形中變成了次要對手,對于那些建州頭目與将領們,第一軍和第二軍僅僅是派遣一般的刑訊人員進行了簡單的詢問與紀錄,整理了一些曆史,就交由威逼利誘出來的敵軍中的少數變節者将他們點火處決了。
蕭軒在遠征之前對于有關建州軍主力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有過一些指示,類似這種動員率很高而且戰鬥力也不算差的民族政權,抱着其他地區與軍隊中的那種瓦解态度是沒有意義。這些隊伍中隻有少數比較主動積極歸化的人就拯救的價值,其他則普遍是不安全的隐患。并不僅僅是專門針對建州,諸如希瓦汗國那樣的地方,大緻也是類似的政策。
完成了針對嶽托所部殲滅戰的革命軍第一軍趕過來之後,做為遠征後續第二梯隊力量的人馬包括了革命軍範圍内的兩個軍加上志願師的一個師,同樣大概三萬五千人左右的主力。而在後面,還有擴軍之後的第十一軍到第十五軍總兵力接近八萬人左右的革命新軍也開始在蘭州一帶集結。不算用于後續鞏固統治的治安軍兵力,僅僅做為遠征主力的隊伍在蕭軒的安排中就已經包括六個志願師、七個軍的革命軍集團及直屬力量十三萬餘人左右的兵力。
逐步向陝西開始雲集,準備在崇祯五年秋季繼續展開南進的隊伍還包括革命軍第十六軍到二十軍,第九軍與第十軍組成的七個軍,累計遠征兵力已多達二十餘萬人的規模。
當然在作戰安排中,核心的進攻矛頭是第九軍,第十軍,第一軍到第三軍,乃至志願師各師在内的十萬人左右的戰略集團。因為在戰鬥中依托更為強大的作戰實力,隊形往往較一般古代主力部隊更為分散,即便是十萬左右的兵力對于此時的隊伍來說也顯得過于臃腫龐大了,實際作戰中也顯然會分成兩路或者三路或同時進攻,或相互掩護與配合的展開作戰。
重兵雲集于武威一帶沒有多久,趕過來增援的那些葉爾羌與衛拉特仆從軍們也不敢沿着河西走廊繼續向前推進,隻得做好從張掖一帶返回吐魯番的準備了。
在後勤方面早就有了不少準備的志願右軍第二師與革命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五萬人左右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越過了後勤給養上最為危險困難的地帶對退至吐魯番一帶的殘敵展開了猛攻,沒有經曆太過激烈的交鋒就輕易的擊潰了那些本就在之前遭遇到了清洗,僅僅是做為炮灰用途,軍官與骨幹層早已換成建州人或蒙古人的仆從軍。
作戰中,隊伍也不往往不在像以往那樣過于依賴基層正面的戰鬥力,一年多時間的鞏固讓革命軍革命中的先鋒主力部隊在騎兵機動力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随後在臨近夏季的時候,五萬人左右的大軍以最快的速度逼近到了伊犁城下針對伊犁城的建州留守力量展開了攻堅。在負責指揮第二梯隊的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的眼中,雖然建州軍的主力是打算東進中原,可隻要依舊将本部留守在伊犁城中,那這一帶就必然還擁有還算像樣的守備力量。加上為了追求機動作戰,革命軍的三個軍與志願右軍第二師都沒有攜帶太過沉重的火炮與攻堅裝備,不遜色于之前武威與蘭州西郊一帶的激戰肯定是少不了的。
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傷亡損失,進攻的隊伍在爆破攻堅準備上還算下了不少手筆,特别是在吐魯番繳獲淨賺的不少質量還算像樣的黑火藥,其中至少四分之一大概十餘萬斤左右都投入到了第一輪爆破攻堅當中。
千餘個炸點發射的上百萬發重霰彈乃至十多萬發七八斤左右的重彈帶來的浩大聲勢給夜間進攻的隊伍以不小的信心。雖然在夏季防護裝具的普及上受到局限,進攻的隊伍去也做好了防備敵軍在夜間反反爆破的準備,以盡量分散的隊形展開攻擊的同時,大部分負責突擊的隊伍還配備了質量還算不差的鋼盾。
守軍的兵力在這時候也開始展開了猛烈的還擊,一開始是同樣早就準備好的一連串猛烈爆破,将大量石塊和霰彈發射出來,随後的箭雨也十分密集。
負責指揮的軍官們卻在此時突然感覺到了一絲莫名的蹊跷:敵軍的抵抗看起來也算像樣,為什麼隊伍進攻的節奏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呢?城頭上也開始傳來了攻城成功的不少信号?難道這麼重要的秘密也開始洩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