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親自随同一千多從大營中抽調的軍隊,再配合從附近幾十裡找過來的3000多武士,組成了一支近5000人的臨時軍隊,這次不怕華軍有什麼動作了。
“他們不過是外來的一幫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夥,我不信他們比美國人和英國人強!”西鄉隆盛目光如炬,有些狂妄。
身邊的一幫将軍紛紛附和,“不錯,華軍算什麼?他們并沒有列強的實力,怎麼跟英國人比?如果華軍有實力,就不會這麼保守了!早就全面占領九州島了。”
西鄉隆盛一擡手,“沒有全面占領九州島,跟他們的實力關系不大,他們有可能是消化不過來,有可能是因為九州島,他們看不上眼,不過,華軍不如英國的軍隊,這是肯定的。”
軒建章在行軍的過程中,從偵察兵用電台發過來的消息中,弄清了日本人的動向,一方面欣喜,西鄉隆盛又按照他的想法行動了,還真是少腦子,一方面也犯愁,沒有想到西鄉隆盛大軍的調動能力這麼出色,附近的貴族,國民都這麼愛戴他,居然一天多的功夫,就調集齊備了糧草,還弄來這麼多的武士助戰?
“師座,現在怎麼辦?還打不打道本村了?”師參謀長問道。
軒建章又好笑又好氣,也不知道自己這個參謀長,除了會這一句,還會不會别的了?完全指着自己呢?“打!5000多人怕什麼?就是10000人也打!更何況,這些臨時湊起來的武士軍,不如他原本那些常年訓練的,也就是我們警備營的水平。”
“嗯。”師參謀長點頭附和。
西鄉隆盛剛剛到達道本村,大軍一方面開始布置警戒,一方面開始安頓營房,布置帳篷,收拾馬圈什麼的。
華軍的戰鬥打響了,隻有兩個連的兵力,硬是被華軍打的像是上萬大軍一般的聲勢。
滴滴嗒嘀!
華軍兩個連,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嘹亮的沖鋒号,此起彼伏的槍聲,差點把西鄉隆盛氣暈!
“華軍居然又在道本村設伏?這些人,不知道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打兩次,連一點軍事常識都沒有?”西鄉隆盛氣的哇哇大叫。
幾個親衛吓得舉槍,舉刀,護衛在西鄉隆盛身邊,“将軍,現在怎麼辦?”
西鄉隆盛還在病中呢,這麼被軒建章一氣,身體發虛,腿發軟,哪裡知道怎麼辦?“還問什麼?通知大軍,拼死的給我打,一定不能讓華軍再奪走糧草,再奪走的話,真的籌集不到食物了!”
“是,将軍。”幾名親衛大聲呼喝着,外圍的傳令兵趕緊去報信。
砰砰砰,砰砰砰!
華軍一個營也才500多人,兩個連加起來也就300多人,打的卻叫一個猛。
日本人的五千武士,在這小村子周圍阻擊,完全就像是被割的韭菜一樣,一片片的倒下。
“不要進村,注意保持距離!不要讓他們走,死死的咬住他們!”軒建章站在一個小山坡上看着底下的戰事,下令道,“用步話機對兩個連同時喊話。”
“是,師座!”身邊的通信員答應着,趕緊呼叫連隊,兩個連隊都有步話機,“喂喂喂,聽見了嗎,我是師部,我是師部,師長命令你們不要沖進村子,注意保持距離,不要放跑了日本人。”
師參謀長笑道:“師座,可氣的是沒有帶炮營來,這要是一通炮下去,日本人一個人也别想活着出這個小村子。”
軒建章笑道:“如果有炮營,你說日本人還會不會傻到我們到了跟前,他們才發現?”
“那倒也是。”師參謀長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戰鬥持續了5個多小時,有西鄉隆盛本人在的情況下,武士大軍的戰鬥力提升了不少,無奈華軍并不和他們白刃戰,中遠距離的放槍,加上華軍第一野戰師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那槍法叫一個準,打的日本人格外的難受。
“撤,撤出道本村,往人吉方向撤退。”西鄉隆盛無奈的下令道,這是要往回撤退,想撤回他自己的番内了。
但是華軍有軒建章的命令在哪裡會給這種機會?
步槍對武士刀,本來就不是一個級别的較量,華軍又是你退一步,我就緊緊的跟上,在日本人撤退的過程中,死的更快,都是用背對着華軍,想躲都躲不了。
西鄉隆盛一看不行了,“停止撤退,就守在村子裡面,等待援兵!”
“迫擊炮!”軒建章看見日本人都龜縮在村子中,笑了,他就希望他們這樣,這個無險可守的小村子,上哪裡躲?
砰砰砰!砰砰砰!
華軍的兩個連,雖然帶的迫擊炮都是正常配置的,總共就二十多門而已,關鍵是日本人現在還有三四千人,村子又太小,太過密集,想躲在小村子裡面也不行啊。
西鄉隆盛看着身邊一片片被炸死,被炸的滿天飛的勇猛武士們,後悔的腸子都青了,為什麼要跟華軍作戰?就算是作戰,也絕不能在開闊的地帶硬碰硬啊!
這才300多華軍,硬是能把5000多武士軍打的隻有挨打的份兒。
但是後悔已經晚了,戰鬥到夜裡,西鄉隆盛眼看村子要被圍住了,再次下達了全線沖鋒,跟華軍拼了的命令。
本來夜間作戰,是有利于防禦的一方,不利于進攻的一方的,但是華軍最擅長的就是晚上作戰,戰士們一個個打的精準,步槍上面還配置了紅外線,這種領先了日本人近半個世紀的武器用來打一幫拿刀的農民,實在是有點殘忍。
日本武士,也就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的臉上貼金,其實很多都是不脫産的農民而已。
武士打仗并非完全不用盾牌,但卻不容易見到武士用的原因有很多。
大盾使用過于局限,很多場合弊大于利;比如騎馬用大盾,根本不可能。
中小盾的防護不如盔甲,原因多樣,日本的制盾工藝沒有發展傳承;配合武士刀進行持盾攻擊時很容易産生死角,而日本匮乏這方面的傳承。包括香取神道流等多種傳承在内,都沒有長久有效的見載。所以到了後期,盾更多作為一種賞賜存在。
武士的攻擊主要依賴于刀,技能以劈斬為主,所以放棄使用盾牌可以保證更加犀利的雙手攻擊。
大铠很重,并且很不靈活。某種意義上很近似歐洲的騎士盔甲。
盾牌是拿來格擋用的,但在進攻過程中會被亂石弓矢射中,增加更多重量和障礙。僅以武士刀長度而言,和弓箭的長度是極為相似的,這很容易妨礙到旁邊一共進攻的人。
在火铳出現後,粗陋的盾牌已經毫無意義。
但制鐵工藝和材料又折磨着日本的工匠。所以這很難讓他們制作一面鐵盾出來。
斷檔的日本史,關于青銅器鑄造工藝,日本似乎并未徹底掌握過大型鑄造,僅限于刀劍槍矛和青銅鏡等小型鑄造。
所以如果銅盾沒有被發展,那麼金屬盾就必然不會被發展。
最後隻能局限在其他材料上,而這些材料,很難防得住投矛标槍或者大型石彈,反而可能增加暴露可能。
作戰方式上,日本不存在太多野戰經驗,包括戰國時期,足輕更多時間内像是打醬油,雖然并不是沒有大規模作戰的經驗,但仔細追溯卻不難發現更像是小範圍内的戰團捉對。
所以沖陣厮殺更多的依賴于那些可靠的直屬部下,這類似于我國明代的家兵。其他時間更依賴于營寨的攻守易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竹束(竹把)作為遮擋物,遠比盾牌更為有效。簡單理解就是幾個足輕舉着面牆。
對于騎兵的防禦上,槍林的作用要好于盾牌。
就戰國時期的弓箭密度和批次來說,日本那種大鬥笠已經很夠用了。
而且盾牌主要是用來對抗弓箭的。
中世紀日本弓一直受制于生産技術和制作原料,造成日本弓箭“射短而箭重”的特點。
射箭是一門技術活,需要長期的訓練。隻有少量軍事貴族或者職業士兵有機會長時間訓練。
中世紀日本軍隊主要采用征召農民從軍,而非職業士兵缺乏長時間的專業弓箭訓練。
日本缺乏優質的鐵礦和焦炭,導緻有限的軍用鐵制品集中在少數的軍事貴族手中,征召農民隻能使用用鐵量極少的長槍。
中世紀日本步兵主要以雙手持超長槍為主要武器結陣作戰。
由此,一來弓箭射程短而導緻威脅大打折扣,二來缺少足夠數量的弓箭手制造足夠的威懾,三來征召農民缺乏單手鐵制武器。
所以中世紀日本鮮見步兵于運動戰中使用手持盾,更多的是設立營帳、據點等非移動單位用來防禦用的大盾/塔盾。至于什麼拿盾龜縮的是懦夫之類,那也是在客觀物質限制之後追加的溢美之詞。
在武器裝備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在華軍是有備而來,日本人是倉皇一戰的前提下,西鄉隆盛的軍隊徹底被華軍的兩個連釘死在了道本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