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秀才的逆襲

第四百四十一章 緻歉

秀才的逆襲 任國成 2287 2024-01-31 01:11

  ps:向各位書友緻歉,這麼長時間沒更新。
主要是家中房屋裝修,加上過年,加上老家沒有寫作環境及條件,才斷了這麼久,對不起各位了。
太監是不會的,雖然這本書不掙錢,但絕對會完本。
從今天開始會恢複更新,先定個目标,這個月每天兩更,六萬字。

  靖江,古稱馬馱沙,原本是江中一孤山,千百年來滔滔江水攜帶着大量的泥沙在山下沉澱下來,漸漸有了沙洲出現,慢慢的沙洲越來越大,成了江中島。
有了陸地,就有人口居住,成化七年,應天巡撫滕昭上書朝廷,表章中說馬馱沙“居長江下遊,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
是年十一月,得到朝廷批準。
為祈盼馬馱沙從此河清海晏,安甯太平,成化帝同意設縣,賜名靖江。

  當然作為江中孤島,靖江縣不論人口和面積都不能和一江之隔的江陰相比。
而因為有江河相隔,當南岸的江陰等地爆發了熊熊抗清浪潮之時,靖江卻處于難得的太平之中,這讓清知縣何秋暗自慶幸。
然而還未等他高興幾天,一支船隊突然從下遊逆流而上,來到了靖江。

  靖江全縣僅數萬百姓,縣城所有差役加起來不足百人,如何能和一支數千人的大軍抗衡?
當崇明軍第三鎮在劉肇基的帶領下登陸靖江的時候,何秋果斷的下令開城投降。

  一槍未發便奪下了靖江,這讓劉肇基很是意外,對主動投降的知縣何秋稍加安撫,便派船送往崇明島,然後宣布全島軍管,派出船隻沿島巡邏,占領碼頭。

  靖江雖是江中孤島,可是卻也是長70裡、寬30裡的大島,并不比崇明小太多。
況且島距離長江北岸隻有不足一裡的水道,一條木筏即可橫渡水道往來靖江和北岸之間。
所以想在島上立足要時刻保持警惕,防範來自北岸清軍的進攻。
而長江北岸的清軍準塔部雖然剛被崇明水軍打敗,然而還有數萬軍隊,實力強大,不得不防。

  故劉肇基下令控制所有島上船隻,嚴格封鎖水道,并派出大量細作往來北岸,探查敵情。

  任思齊給第三鎮的任務是遊擊在常州鎮江一帶,并負責救援江陰義民。
而靖江縣作為江中島嶼,對擁有大量船隻的第三鎮來說是很好的根據地。
以靖江為基礎,可以派出軍隊沿江而上,襲掠常州鎮江。
不過考慮到靖江島距離長江兩岸的距離太近,容易受到清軍的兩面夾擊,以之為短時間的根基尚可,若是有大批清軍來襲的話,很難防守得住。

  劉肇基在完全控制了靖江之後,立刻派人去和南岸江陰取得聯系。
而對江陰城來說,崇明軍的到來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自從閏六月一日舉義以來,江陰義民在陳明遇等人的帶領下已經堅持十多日,四鄉百姓紛紛響應,并全殲了常州知府宗灏派來的三百清兵。
然而陳明遇等人知道,更多的滿清軍隊會被陸續派來,來鎮壓江陰義民。
現在大半個大明都被滿清占據,大明朝廷也已經覆滅,小小的江陰在八旗兵鐵蹄之下根本不值一提,可是義之所至,雖死不悔!
為了頭上之發,為了不淪為蠻夷,死又算得了什麼?
在開始舉事那天起,陳明遇就想過了自己将來可能的遭遇,可是他全然不怕。

  可是雖然自己不怕死,陳明遇卻不願滿城百姓陪着自己一起死,既然決定舉義,就要設法取得勝利,所以這些時日以來,陳明遇一邊和其他義軍首領一起組織全縣義民,排查奸細,訓練軍隊,征募糧饷,打造軍械,一邊積極派人聯絡各方明軍,尋求支援。

  距離江陰最近的明軍有兩部,一部就是崇明軍,另一部則是淞滬副總兵吳志葵和鎮東伯黃蜚部,陳明遇派人向這兩部進行求援,沒想到求援的人出發還沒有幾天,就傳來了崇明軍攻下靖江的消息,這讓陳明遇大喜過望,當即派人攜帶重禮乘船前往靖江,邀請崇明軍入城。

  劉肇基便派出了營正沙千裡帶領一千士兵進入江陰城,協助陳明遇防守江陰,自己卻依然帶領着大部分軍隊留在靖江。

  此時江南各地先後亂起,蘇松常各府都有義民反清,而江南八旗兵的主力一半鎮守在南京,另一半則在杭州,面對洶湧而起的抗清浪潮,駐紮在南京的滿清豫親王多铎調派兵力鎮壓各處叛亂。
可是偌大的江南,僅憑多铎手中的兵力根本無法兼顧,隻得下令集中主力沿着運河先平定蘇州的叛亂,确保運河一線不失。
至于偏僻的江陰等地,就由地方官吏自行鎮壓。

  此時多铎手中的八旗兵主力尚有近兩萬人,可是江南夏天炎熱的天氣已經使得這些無敵的勇士怨聲載道,整日的呆在屋中尚且汗流浃背有不少勇士中暑,更不用說再出兵前去鎮壓叛亂了。
沒奈何,多铎隻能把劉良佐放了出去,派他去鎮壓各地的叛亂。

  自從攻下南京之後,多铎着手整編了二十多萬投降的綠營兵,裁撤老弱,并把各将領派往各處鎮守。
然而對于在降軍中威望卓著的劉良佐李本深等人卻加以提防,牢牢按在南京控制在自己手中。

  劉良佐原是南明四鎮軍閥之一,手中原來掌控着數萬軍隊,李本深是高傑的外甥,高傑死後其部下各将以李本深為尊。
随着對各部降軍的整編,劉良佐二人已經失去了掌控軍隊的權力,拿劉良佐來說,其掌握的軍隊僅剩三千多人。
現在随着戰事的吃緊,多铎不得不把劉良佐派出去了。

  劉良佐帶兵從南京出發,急行軍先是趕到丹陽,鎮壓了丹陽的暴亂,複又趕到金壇,剿殺了金壇數千義民,于閏六月十五日到達常州府,和常州知府宗灏會合。

  而此時的宗灏正焦頭爛額,宗灏是崇祯十六年進士,做官不到兩年因投降滿清而得任常州知府,這讓宗灏對滿清感恩戴德。
當江陰暴亂的消息傳來時,宗灏立刻便派出三百士兵趕往江陰鎮壓,誰知道派出的軍隊卻被殲滅。
宗灏大怒之餘,繼續調集軍隊,然而他隻是一個知府,又哪裡有調兵之權?
常州城内尚有千餘綠營兵,可是要确保州城不失,又如何能輕易派出,正沒奈何時,劉良佐帶領大兵前來,讓宗灏大喜過望。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