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水浒逐鹿傳

第三百七十章 大兵雲集(求訂閱!)

水浒逐鹿傳 任鳥飛 2567 2024-01-31 01:10

  …

  在軍事改制和擴軍的過程當中,李衍從各軍之中又抽出了一萬精銳,另外将馬六軍、馬七軍、步十二軍、步十三軍并入第一軍。

  自此,第一軍擴編到了三萬七千人。

  不過,讓人看不懂的是,除了第一營、鐵浮屠、走報機密特種軍、李衍将步十二軍和步十三軍合并一軍成立的“踏白軍”(李縱暫代統制,元仲良為軍政委,咎仝美為副統制,王庶為軍參謀長,餘呈、解珍、解寶為統領)以及娘子軍(陳麗卿、扈三娘、方百花、瓊英、梁山玉統帶的兩千五百精銳馬軍,李衍為之起名‘解煩軍’,不過背後都管這支馬軍隊叫‘娘子軍’。‘娘子軍’的名雖然娘,可實力卻不娘,這支馬軍是除了第一營以外的梁山最精銳的馬軍。)以外,第一軍的其他部隊全都沒成建制。

  什麼叫沒成建制?

  是這樣的。

  趁着這次軍事改制和擴軍,李衍陸續将原來第一軍指揮以上的軍官包括一些指揮全都升一級甚至是兩三級調到其它軍隊去了。

  李衍這麼做,一來是增加自己對其它軍隊的掌控力,二來是給自己看好的軍官騰地方。

  為此,李衍将自己的一衆親衛,像姚興、楊沂中、牛臯、史文恭、蘇定、王貴、張顯、湯懷、姚政、徐慶、寇成、嶽翻、李道、嶽亨、趙宏、王萬、郭進、成闵、解元、王勝、嶽超、陳桷、呼延通、吳璘、楊政、郭浩、楊從義、王俊等人全都酌情下放暫代指揮(統帶五百人)或隊将(統帶一百人)去了,又以韓世忠、吳玠、劉锜、王彥、張憲的兵練得好(确實是練得好)為由讓他們暫代統領之職(每人暫帶五指揮人馬,另外,考慮到忠誠的問題,韓世忠等人帶的人馬,全都是第一軍的老人,新加入第一軍的人馬,李衍沒讓他們帶,而是給了梁山體系成長起來的将領統帶。)。

  統領以上的軍官,李衍沒設,很多指揮甚至連暫代的統領都沒有,竟然由李衍直接指揮。

  這麼做,無疑會讓第一軍缺乏靈動性,反應遲鈍,可李衍明知這樣,仍堅持暫時這樣。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

  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

  一隻獅子領着一群羊,勝過一隻羊領着一群獅子!

  所以,不管兵再精銳,沒有好的将領統帶,也是一群烏合之衆。

  通訊系統,不論是人員,還是軍鴿或訊馬,第一軍的全都是最好的。

  為了保證第一軍的戰鬥力,許貫忠繼續為第一軍廂參謀長,李衍又将最優秀的參謀如劉子羽全都給了許貫忠成立第一軍參謀部。

  為了保持第一軍始終忠于李衍,李衍任命石秀為廂政委,并将朱富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政治幹部全都給了石秀成立政治部,而且放出風去:以後軍官提拔,政治部的意見,是重要參考依據。

  在戰亂不休、混亂不堪的五代時期,武人造反的事,頻繁發生,趙匡胤為提防武臣像他那樣皇袍加身,創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國策,導緻武将地位低下文人的地位無限拔高。

  文官領軍,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在安内的同時,也等于是自廢武功,自尋死路。

  李衍自然不能幹這自尋死路的傻事,但也不能不防武将造反,就算他們不造反,隻是陰奉陽違,李衍也受不了。

  這就是李衍設立政治部和派政治幹部下部隊的原因。

  其實,政委等政治幹部就是相當于是監軍,隻不過他們是團體,而且有組織、有信仰(相信隻有李衍才能帶領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有指導思想——梁山政治部早在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時就成立了,至今已經成立了三四年,培養了很大一批優秀政治幹部,也推出了比較成熟的政治思想(主要就是忠于李衍和崇拜李衍相結合),還有不少經過實踐的政治推廣手段(像憶苦思甜、學習大都督語錄等等)。

  在政治部和大量政治幹部的作用,必定大多數将士都知道李衍、心向李衍。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武将就是有造反或陰奉陽違的心思也不敢表現出來。

  另外,李衍接受了孫靜等人提出的“軍銜太簡化了,可能不夠升”的建議,又推出了勳章獎勵體系。

  勳章,梁山的人都不陌生,早在成軍之初,李衍就曾頒發過烈士勳章,這次李衍隻不過就是參考後世的勳章獎勵體系又推出了立功獎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榮譽勳章。

  總而言之,在漢城的這半年,李衍對梁山軍動了大手術,為以後争霸逐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宣和二年六月,仁川港。

  蔡攸指着身後的幾十艘大海船,道:“你要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全都在這裡了。”

  蔡攸痛快,李衍也痛快,道:“古董字畫和錢全都給蔡大人你準備好了。”

  雙方順利交割,完成了這筆交易。

  李衍想留蔡攸在漢城住幾日,不過回去領賞心切的蔡攸直接就拒絕了。

  李衍覺得蔡攸以後沒準還有用,畢竟現在還沒跟宋國翻臉。

  而且,多虧了蔡攸,李衍才用一堆破玻璃、破香皂、賣不出去的古董字畫、大貶值的銅錢和鐵錢換了一大批人才和一大堆好東西。

  再加上,之前真有些對不住蔡攸。

  所以,李衍大手一揮,給蔡攸裝了三大箱子土特産,維護了與蔡攸之間的“友情”。

  與此同時。

  童貫從西軍中抽調出的十萬精銳已經開到了東京城下。

  高俅不甘示弱,也将家底全部拿出,下令: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各攜帶本部一萬精兵聚集在東京城下。

  宿太尉則領了聖旨出朝,迳直到宋江行寨軍前開讀。

  宋江等人忙排香案迎接,跪聽诏書。

  親耳聽見朝廷向他們發出招安,宋江熱淚盈眶,道:“某等衆人,正欲與國家出力,建功立業。今得太尉恩相,力賜保奏,恩同父母。不過還請太尉寬限我等幾日,待我等将老小家眷發送還鄉,便整頓器具、槍刀、甲馬盡忠報國。”

  宿太尉很好說話,再者說,值此關鍵時刻,也不好太過苛刻,所以給了宋江等人十天準備時間。

  報國心切的宋江,隻用三天時間就将所有事情處理完,然後帶着手下一百單八将、兩萬人馬火速上京。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