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第22章 峄山觀景泰山覽勝(2)

孫子傳 曹堯德 1972 2024-01-31 01:07

  觀閱兵,小田武激動不已,他很為自己是一個齊國人而驕傲,更為自己是田書之孫而自豪,他決心長大了做個爺爺那樣的主帥、将領,指揮千軍萬馬,叱咤風雲,征戰疆場。

  齊景公躊躇滿志,閱兵式後舉行了盛大的歡慶宴會,款待文武百官,自然是田書與景公、晏嬰同席,小田武也奉旨随爺爺一同入席。
國君并非全都令人望而生畏,景公就很平易近人,這也許與晏嬰的影響有關,他尤其是喜歡天真活潑的孩子,把他們看成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
席間,景公一直将小田武留在自己身邊,問這詢那,試他的知識,考他的才學,甚至将他拉于懷中抱抱,貼到臉上親親。
初生犢兒不怕虎,小田武毫無懼色,每有所問,必侃侃而談一一對答如流,落落大方。
他才思敏捷,口齒伶俐,對景公提出的許多問題,不僅說得出,答得準,而且有見地,有分析,有根據,講得頭頭是道。
他忽閃着長長的睫毛,轉動着機靈的大眼睛,一眨巴便是一個主意,一個道理,弄得滿席無心飲酒,都在提問着各種各樣的奇特問題。

  閱兵固然顯示了田書的見寵和聲威,歡宴更提高了田族在齊廷的地位,同時也激起了栾高諸族的妒忌,加深了臣僚間的矛盾,埋下了禍亂的種子。

  祖孫難分難舍,田武随祖父來臨淄居住。
八月,天高雲淡,十二日晚,一輪明月大如傘蓋,高挂中天,溶溶如水的清光照得大地亮如自晝,小田武依偎在爺爺的懷裡,逼着爺爺給他講故事。
爺爺略加思忖,給他講了一個甯戚與管仲初相見的故事。

  甯戚是衛國人,知識淵博,才華出衆,立志輔佐一位賢明君主,幹一番富國強兵的大事業。
他聞聽齊桓公有宏圖大略,任管仲為相,招賢納士,富國強兵,欲稱霸天下,但不辨真假,便決心到齊國探個明白,但因家中一貧如洗,衛齊路途遙遠,赴齊無盤費,便雇傭給一夥到齊國去的商人做趕車夫。
商人用的是牛車,曉行夜宿,終于有一天來到了臨淄城外的康浪河畔。
天色已晚,城門緊閉,他們進城不得,隻好城外暫歇一宵,待明天一早進城。

  甯戚給牛添好草料,躺在臨時搭起的帳篷裡。
盤算着如何見齊王。
忽聽人聲喧嘩,甯戚不知出了什麼事,忙出帳觀看。
隻見從臨淄城走出一夥人來。
燈籠火把,照耀如同白晝,前簇後擁,氣派非凡。
經打聽,方知是齊桓公帶領管仲一班人,夜半出城會客。
甯戚靈機一動,若無其事地走近牛前,見齊桓公走近,便一邊給牛添草,一邊拍打着牛角,口中唱道:“南山矸(gān)(白淨貌),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禅,粗布短衣适至(gàn)(小腿),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康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半,敝布單衣裁至骭,清早飯牛薄夜半,黃犢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齊國。
出東門兮厲石斑,上有松柏青且闌,粗布衣兮绲縷,時不遇兮堯舜主,主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吾當與爾适楚國。
”歌的大意是說:别看我窮,衣服破爛,可我是在尋找像堯舜那樣的君主,如果齊國用我,我便留下來輔佐齊君,把國家治理好,如若不然,我隻好到别國去了。

  齊桓公聽這歌詞寓意不凡,知道此人定有學問,命管仲第二天尋甯戚,問他願不願留在齊國為官。

  第二天,管仲遂即去尋甯戚,二人互通姓名之後,談得十分投機,最後管仲問甯戚是否願意留在齊國為官。
甯戚聽了,隻微笑着說了一句“浩浩乎白水”,再也不肯言語。
管仲一時弄不明白甯戚話的含義,但不好意思再問,隻得告辭而去。

  講到這裡,田書問孫子道:“你明白甯戚話的意思嗎?
他是否願留在齊國為官呢?

  “甯戚明明表示願在齊國為官,輔佐桓公稱霸諸侯,管仲怎麼會不明其意呢?
”小田武不假思索地回答。
回答得是那麼果斷,那麼不容置疑。

  “孺子何以知之?
”田書驚異地問。

  田武解釋說:“難道爺爺忘記了嗎?
古時有一首白水詩寫道:‘浩浩白水,倏倏之魚,君來招我,我将安居,國家未定,從我焉如。
’這不是情願留下,輔佐齊國治天下嗎?

  田書聞聽,緊緊将孫子摟于懷中,親呀,吻呀,用絡腮胡子紮他那胖胖的臉蛋呀,心中澆着油,灌着蜜,燃着火,是那麼香,那麼甜,那麼熱……

  一日田書得閑,攜田武去登愚公山。
愚公山原名杜山,在臨淄城西二十餘裡。
這是一座孤山,拔地而起,崛然而立,上刺青天,方圓數裡,古木參天,荊棘叢生,怪石林立,獸竄鳥鳴。
田書肩背幹糧,腰挂水壺,左手牽孫,右手持劍,披荊斬棘,挑蛇殺狼,彎彎轉轉,坎坎坷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攀上了峰頂。
登高遠望,長河、大海、曠野、城鎮、丘嶺,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田書指點江山,向求知若渴的孫子講解着渤海、黃河、淄水、濟水、時水、汝水、臨淄、幹乘、樂安、博山、牛山、鐵山……講者滔滔不絕,津津有昧;聽者聚精會神,如呆似癡。
田武借爺爺捧壺喝水的喘息之機問道:“爺爺,這杜山為何又改名愚公山呢?
”這是田武的特點,凡事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