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鄭阿柔神色間的無可奈何與歉意,梁子意立即含笑道:“爹娘生出我這般優秀的閨女,自然不是沒用的。”
被梁子意這幅得意洋洋的樣子給逗笑了,鄭阿柔輕輕搖頭,嗔怪道:“這是誰家的姑娘?竟這般厚顔!”
這樣一打岔,心中的難受消散了許多。
阿遇在梁家依然不受待見,不過梁大與梁子航為了梁子意的日子能夠過得好些,将對于阿遇的不待見隐藏起來,至少面上還是一團和氣。
飯後,阿遇被千叮萬囑一定要對梁子意好些,梁大與鄭阿柔這才依依不舍的放人。
按理來說,三朝回門應當在娘家用了晚膳再走,可縣城跟金陵畢竟有些路途,若是用了晚飯,不用想,梁子意與阿遇回去的時候必定是天黑了的。
即便鄭阿柔與梁大想要梁子意在家裡住下,住多久都行。
可這畢竟不合規矩,梁子意跟阿遇現在被不少人看着呢,還是少些是非的好。
“委屈你了。”
回程的馬車上,阿遇見梁子意滿臉依依不舍,心裡也不是個滋味。
雖然他不是女子,對于家人也沒有太大的依戀之情,可梁子意而今的狀況,阿遇即便不能感同身受,卻也心疼得很。
清淺的看了阿遇一眼,梁子意溫聲道:“不打緊,縣城與府城所隔不遠,我日後還能時常回來看看爹娘。”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又添了一句,“若是有空的話。”
“必定會有空的。”
阿遇對梁子意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證,“隻要夫人想家了,不管有多麼忙碌,為夫都會跟夫人一起回來。”
聞言,即便是冷硬如梁子意,也不自覺的柔軟了下來。
對阿遇重重點頭道:“多謝老爺。”
雖然阿遇府上并沒有很多雜事要處理,可梁子意畢竟新來,而今縣城裡的人脈關系已經跟當時梁子意一家在時大不相同。
因此,梁子意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三日已過,阿遇需要去衙門理事,而今沒有縣令,阿遇這個縣丞,便成為了句容縣城的一把手。
百姓關系,調配商賈,都需要阿遇親力親為,因此,阿遇隻能疏于梁子意的陪伴。
好在梁子意并非是黏糊之人,阿遇有他的事情要做,梁子意也有自己的事情得做。
新婚五日,孫夫人便讓人遞了帖子上門。
雖然梁家和阿遇跟孫家的關系都不好,可畢竟是在同一個縣城,擡頭不見低頭見的,沒有面對面的撕破臉,該有的面子依然要給。
帶着這般想法,梁子意吩咐朝日去将人請進來。
孫夫人施施然的進門,見到坐在上首的梁子意,躬身行禮道:“見過袁夫人。”
第一次被這樣稱呼,梁子意不禁覺得有些陌生,不過當着孫夫人的面,卻沒有表現出來。
“孫夫人客氣了,請坐。”
梁子意又扭過頭讓朝日去倒茶。
“多謝袁夫人。”
今時不同往日,去年,梁子意還是來孫府應征廚娘之人,人人宰割嘲諷,面對孫夫人還得畏畏縮縮的行禮。
可時至今日,卻變成了梁子意高高坐在上首,由孫夫人恭敬行禮。
短短一年時間,身份地位天差地别,也就是孫夫人有這般兇襟,能夠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的樣子對梁子意恭順的很。
倘若此時換做是梁子意的胡,她必定沒有這般厚實的臉皮。
“初見夫人時,您還是個未及笄的小姑娘,而今成了縣丞夫人,當真時過境遷啊。”
隻聽這一句話,梁子意便知道是來者不善,讓擺好茶水的朝日回來,梁子意微笑道:“确實如此,當年孫府之時鬧過不少不愉快,好在夫人大度能容人,如若不然的話,哪兒有我的今日?”
隻要是長了耳朵的人都能夠聽出梁子意不過反諷罷了,可孫夫人偏生就有這般本事,将梁子意的話當做感激來聽。
“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袁夫人當真客氣。”
嘴上這樣說,可孫夫人的神态卻并非謙和,就差讓梁子意上前道謝了。
此情此景,梁子意不禁心頭感歎,看來她還是将孫夫人高估了,若是當真修煉到家的話,又怎會露出這般情狀?
不想接她的話說下去,梁子意伸手端起茶水來道:“這茶是我師姐送來的西湖碧螺春,孫夫人嘗嘗可合您的脾胃?”
“郭夫人的茶,自然是極好的。”孫夫人依言端起茶水來輕呡一口,隻覺得齒頰留香,這樣的茶葉,即便孫家家财萬貫也得不到,“我竟從未品嘗過這樣的好茶,今兒借了夫人的光幸得一品。”
面對這樣的誇贊,梁子意半點不動聲色,“若孫夫人喜歡,那便是這茶的福氣,朝日,一會兒孫夫人走的時候,記得包上二兩茶葉給帶回去。”
“這怎麼好意思?”
孫夫人萬沒想到,原本以為梁子意隻是将這茶拿出來向她炫耀罷了,可而今梁子意卻像是什麼尋常之物一般,說送就送。
這般闊氣模樣,當真叫孫夫人好生羨慕。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夫人便收下吧。”梁子意眉眼含笑,即讓她占了便宜,此時說話也好說些,“不知孫夫人此番上門所為何事?”
“這個……”猶豫的看了梁子意一眼,最終孫夫人咬了咬牙,将來意說明,“小女月如此時正在縣衙大牢中,不知可否請夫人向大人說和,通融一番,讓民婦将小女帶回去?”
任憑梁子意再怎麼樣也想不到孫夫人竟然這般獅子大張口,有些好笑的輕輕搖頭,梁子意臉上适時露出了抱歉之色,“實在不好意思,令千金乃前縣令汪塵之媳,皇上金口玉言下旨誅汪大人之九族,按理來說,孫府應當就在其列。”
早先她也以為,孫府就這般被誅滅了,可沒有想到,此時竟有孫夫人上門。
應當是走通了什麼門路吧。
汪塵兒媳的娘家,算是九族邊緣之人,是否當真被株連并不會有多少人關注,類似于民不舉官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