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第二百零二、登基

盛唐賢後 方之影 2395 2024-01-31 00:59

  衆女在李世民森冷迫人的目光中悄然離去。

  陰氏、燕氏和王氏等人心中的憋屈暫且不說,但說楊側妃,她在錦笙園的時候,面對阿醜的阻攔,心裡也有些不悅,卻未曾多嘴半句。

  她是真正的聰明人,多年公主的教養不僅讓她的政治目光遠超一般女子,在受過幾次挫折之後,隐忍這門功夫也被她磨得爐火純青。

  這些年下來,她早已弄清一個事實,即在李世民的心裡,無論府裡進多少姬妾,對他而言都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暖床工具。

  唯有長孫才是他的心頭皿,是他明媒正娶、不可割舍的妻。

  任何不敬長孫,或對她有什麼不良企圖的人都是他的仇人。

  正是因為搞清楚了這些,楊側妃除了最初入府那兩年有過與長孫王妃一較長短的心事,後來就徹底收了心,蟄伏下來,乖乖謹守本分做她的側妃。

  秦王府後院中人,除了長孫外,被楊側妃看在眼裡的就隻有韋氏,韋氏也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她一開始的選擇就是真心實意的向長孫投誠。
而她的方法顯然很正确,很有效。

  她以再嫁之軀,在秦王府兢兢業業的跟在長孫身後跑了幾年後,不僅得到了長孫的信任,就連王爺,哦,不,現在應該是太子,太子也對她大大改觀,不僅讓她侍了夜,還讓她有了子嗣。

  不過她雖然認可韋氏的做法,自己卻絕不會學,因為她的身份注定了讓她不可能刻意去讨好長孫,若真去了,反而會惹來李世民和長孫的懷疑。

  這一次長孫昏迷事件,愈發的讓她認清了這個事實,隻要長孫活着,她就萬不可生出與其争鋒的心事,來日方長,一時長短沒什麼好争的,尤其是王爺的身份已經不同了。

  現距前太子和齊王被誅已有七日,李世民在四日前已經受封為太子,京城裡大凡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大唐接下來的當家人很快就要換人了。

  秦王不比前太子,玄武門的鮮皿已經決定,他一旦正式坐上太子之位,接下來很快就會順理成章的登上帝位,替代李淵,接掌大唐帝國。

  “側妃,太子妃昏睡了這些時日,太醫署的太子和京城一應名醫都束手無策,沒想到太子殿下竟為她尋來了孫神醫,太子妃的命實在是......”回到蘭園之後,藍翊忍不住開口道了一句。

  “藍翊,慎言,你從小受我母後悉心教導,早該知道宮廷之内,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莫非在秦王府深入簡出的呆了幾年,你就把這些都給忘了?
”藍翊話未主完,楊側妃已十分嚴厲的截住了話頭,轉目朝她望了過來。

  “側妃見諒,是藍翊逾越了。
”藍翊一聽,被頓時駭一了跳,擡手狠狠煽了自己一把掌,普通一聲跪到了楊側妃面前。

  “起來吧,本朝不興跪禮,不是我有意為難你,你要知道,如今的殿下已不是秦王,我們馬上就要搬入東宮,你一行一言都要時刻根據當年宮中的規矩來要求自己,并時刻謹記你我的身份。
”楊側妃道。

  “藍翊謹記。
”藍翊站了起來,垂首立在一旁。

  “大概還要半個時辰恪兒就要下學了,天氣熱,你去書舍那邊迎迎他吧。
”楊側妃收回視線,淡淡的吩咐了一句。

  秦王妃醒來後的第三日,親自去向神醫孫思邈道謝,并代李世民和他談了些與官方合作,共同開發醫書醫藥等事。

  第五日,太子李世民帶着她入宮受策封禮,之後秦王府一應家眷遷入東宮。

  高祖退居幕後,太子監國,一應軍政大權,皆由太子主理。

  六月二十三日,白天天上出現太白星,衆人惶恐,自三皇五帝以來,白日天上出現太白星,就被視為不祥。

  而此時離玄武門過去不過二十天的時間,其中與太子一脈關系不清不楚的人,趨機煽動民意,山東地區不少人舉起了反旗。

  可在李世民的鐵腕下,這些煽動沒有任何效果,幽州都督、廬江郡王李瑗剛豎起反旗,就被鎮壓下去,枉送了一條性命。

  六月二十七日,太子下令,赦免幽州轄區内因李瑗反叛而受連累的一衆百姓,七月初五,齊王妃的堂叔楊恭仁被免職。

  與此同時,太子右庶子高士廉受命出任侍中,左庶子房玄齡任中書令,蕭蠫任尚書左仆射,七月初七,太子再下谕令,命宇文士為中書令,封德彜任尚書右仆射。

  李世民這一系列的動作,讓那些有異心的人暫時都收斂了爪子,蟄伏不動,八月初一,近期來頻頻挑釁的突厥突然派人求和。

  李世民雖對他們的突然示好感到驚訝,可他剛剛接過大唐政權,根基未穩,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順勢就接了突厥的好意。

  八月初七,吐谷渾派使者求和,當夜,已有一個多月不理政事的高祖将李世民召中宮中:“太子,看樣子你确實比朕更擅管理國家,你接掌政權以來,不過一個多月時間,突厥,吐谷渾等都紛紛派人前來求和......”

  “兒子惶恐。
”李世民不知他為何突然說這些的話,心裡有些不安,連忙恭身請罪。

  “你不必緊張,朕也沒有任何諷刺之意,說的都是真心話,我年事已經高,近年來處理國事已有些力不從心,而你又和隐太子不同。

  “你這些日子監國的舉動朕都看在眼裡,一應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根本用不着我擔心,朕又何必還受這份罪,朕明日便下诏,宣布退位,讓你登基。

  “唯有一條,這太極宮朕住了多年,一時有些割舍不下,還想多住些時日,你的登基大典便在東宮的顯德殿舉行,如何?
”李淵擺了擺手,一臉語氣深長的開口。

  “父皇厚愛,兒臣謝恩,其它的一切但憑父皇吩咐。
”李世民跪到在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淵叩頭謝恩,李淵肯在這個時候主動提出禅讓,即便不肯讓出太極宮,對李世民而言也是大喜事。

  豎日,唐高祖李淵就親下诏書宣布退位,命皇太子李世民接掌帝位。

  八月初九,初秋時節,天高氣爽,萬裡無雲,李世民身着黑色滾金冕服,頭戴通天冠,乘坐着六馬銮駕,來到顯德殿,由裴寂宣讀登基聖旨,登上了帝位。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